新老年手機版極為優質的養老生活服務平臺,涵蓋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讓你的晚年不再感到寂寞,致力于打造更加優質的養老體系,也讓子女感到更加的放心安心,絕對是廣大老年用戶的必備神器,如果你也感興趣的話,那就快來這里下載吧!
新老年app:很多老年人退休以后的生活是比較孤獨的,特別是家中沒有子女陪伴的話就會更顯孤單,該平臺就可以為老年人提供豐富的養老服務,這里會有很多有趣的線上課程可以為老人提供,有什么樣的興趣愛好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來學習,而且還可以線下學習。
1、會員中心:用戶可以通過這里注冊自己專屬的會員帳號。
2、商鋪:本應用專門為用戶提供各企業信息咨詢的平臺,用戶可以快捷地從這里了解企業。
3、產品列表:本應用提供相關各種產品分類,方便客戶查詢購買。
非?煽康囊粋掌上養老服務平臺,你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實時查看各種課程的介紹信息;
涵蓋的課程內容非常的豐富,可以很好的滿足不同老人的興趣愛好,學習可以豐富他們的生活;
隨時可以在線直接報名,也不需要到線下,讓娛樂和學習相結合,不用擔心父母會孤單。
目前來看,養老模式主要有三種類型,居家養老、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。居家養老,說白了就是在家里接受養老服務;而機構養老就是常見的養老院之類的機構;社區養老,就是以小區為主要的提供服務場所。
居家養老是現在大多數老人的第一選擇,所以才有老人90%是居家養老,這個基數之大跟很多因素有關。
首先,由于我國人口眾多,不可能有足夠的社會資源和國家能力來支撐如此龐大的養老壓力。這就注定大多數人口要依靠家庭養老。
其次,中國的傳統養老觀念決定了,大多數子女和老人不太能接受把老人送進養老機構,這意味著不孝。在數千年“養兒防老”的傳統觀念下,健康老人不愿意換地方也不愿意做大量投資,大部分都在家里養老;蛟S觀念是需要改變的,但是在國內現有條件下,養老地產的發展會受到傳統觀念的很大制約。
最后,機構養老收費高,并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。當下一些機構養老主要針對那些具備經濟實力的家庭,除了普遍收費較高外,服務也并不一定能得到大多數老人的滿意。
但并非因為這種現狀就意味著家庭的居家養老會可持續,畢竟居家養老尚處于優質養老的初步階段。一是家庭規模小型化,由于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有效執行,傳統的大家庭結構逐漸破裂,子女負擔大;二是家庭養老照料主體缺失。目前,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%,農村留守老人占農村老年人口37%,家庭照料喪失了核心主體;三是現行家庭養老模式缺乏關懷。隨著空巢家庭的增加,傳統價值觀念受沖擊,獨生子女成為家庭中心,造成了家庭代際倫理上的缺失,忽視了對老人精神上的關懷。這是教育問題,更是歷史問題。
所以,盡管現在大多數不得已選擇居家養老,但養老如果想走向更加專業化、細致化必須引入社會力量。
機構養老是指由專門的養老機構(包括福利院、養老院、托老所、老年公寓、臨終關懷醫院等等)將老人集中起來,進行全方位的照顧。正規的養老機構,其日常管理均要嚴格。機構養老主要包括養老院或高端養老社區。機構養老是我國重要的養老模式之一,但不能滿足眾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。
實際上,社區養老則集中了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的優勢,或將成為未來養老模式的重要突破口。
社區養老是以家庭養老為主,社區機構養老為輔,在為居家老人照料服務方面,又以上門服務為主,托老所服務為輔的整合社會各方力量的養老模式。社區養老的特點在于:讓老人住在自己家里,在繼續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,由社區的有關服務機構和人士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或托老服務。社區養老不是家庭養老,而是社區中的在家養老,社區養老不是社會養老,而是將機構養老中的服務引入社區,實行社區的在家養老。它吸收了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方式的優點和可操作性,把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最佳結合點集中在社區。是針對中國社會轉型期在21世紀上半葉所面臨的巨大老齡化問題所提出的一種新型養老方式。
最適合中國國情的養老模式——社區養老
安家融媒在前邊說了,居家養老實際上以家庭養老為主,社區機構養老為輔,吸收了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方式的優點和可操作性,把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最佳結合點集中在社區。既滿足了傳統的居家養老的情感和家庭需求,同時又得到了更加專業化的養老服務。
所以,居家養老相對機構養老來說,也有投資少、成本低、見效快的特點,是養老模式的“第三種選擇”,被稱為“沒有圍墻的養老院”。開展社區養老服務相對于機構養老,更為適應我國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特征、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、有助于他們安度晚年,也更為符合中國實際,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區發展的社區為老服務的新路子。
社區服務或稱社區養老其形式主要有兩種:一是由經過專業培訓的服務人員上門為老年人開展照料服務;二是在社區創辦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,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務。因此,從某種意義上說,社區養老服務完善與否決定著居家養老制度實施的成敗。
全國政協委員、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霍勇說,在家庭養老基礎上,社區提供互助式的幫扶。無論是社區養老還是居家養老,前提是基本社保托底、基本醫療覆蓋。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,要有不同的養老形式,應建立一套家庭、社會、機構養老的組合拳。
“居家、社區、機構當中,一個關鍵點可能是社區。”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會長、北京協和醫學院公衛學院院長劉遠立說。很多重病在養老院是解決不了的,必須把病人送到醫院。與其到了養老院再轉到醫院,不如直接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來完成轉診,醫養結合的重點應該在社區。建立社區層面的醫養結合專業服務體系,不僅可以將醫護服務輻射到家庭,還可提供轉診服務。
網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