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春節元宵晚會主持開場白是一款元宵晚會主持開場白的稿子,節日在即,相信很多學校,公司等都在準備晚會活動,元宵活動當然少不了主持人;以下為大家提供"春節元宵晚會主持開場白+演講稿范文"。
元宵節介紹
元宵節,又稱上元節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燈節,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,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。正月是農歷的元月,古人稱夜為“宵”,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。
中國古俗中,上元節(天官節、元宵節)﹑中元節(地官節、盂蘭盆節)﹑下元節(水官節)合稱三元。元宵節始于2000多年前的漢朝。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。漢武帝時,“太一神”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(太一:主宰宇宙一切之神)。司馬遷創建“太初歷”時,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。
傳統習俗出門賞月、燃燈放焰、喜猜燈謎、共吃元宵、拉兔子燈等。此外,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、耍獅子、踩高蹺、劃旱船、扭秧歌、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。
2008年6月,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2018元宵節相關新聞
火樹銀花合,星橋鐵鎖開。”元宵佳節將至,一些公眾發現,元宵節很調皮,去年對應的陽歷日期是2月11日,今年為3月2日,而明年則是2月19日,這意味著今年的元宵節比去年晚到19天,而明年的元宵節又比今年早到11天。
“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”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,元宵節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。和其他傳統節日強調“闔家團聚”不同,元宵節更強調“普天同慶”,其熱鬧程度堪稱中華民族“狂歡節”。在這一天,人們賞花燈、猜燈謎、吃元宵、逛廟會,其樂融融。
同樣是元宵節,為何陽歷日期時早時遲呢?天文教育專家、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,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,最主要是由農歷閏月所致。中國目前同時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歷(陽歷)和中華民族傳統的農歷兩種歷法。為使得農歷年與陽歷年能基本對應,中國采取了“年7閏”法,即在19個農歷年中加上7個閏年,即閏年增加一個月。這樣,如果上一個農歷年沒有閏月,那么下一年的元宵節就會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;如果上年農歷有閏月,下一年的元宵節就會比上年推遲19天左右。
天文年歷顯示,元宵節最早發生在2月4日,恰逢春打六九頭;最遲出現在3月6日,時值九九艷陽天。就本世紀而言,最早的元宵節為2月4日,最晚的元宵節則是3月5日。
“不論來得早,還是來得晚,元宵節只有一個,這是春節后的高潮,因為過了這天,人們就要真正進入新一年的生產生活,所以人們在元宵節歡暢消閑,全民歡慶。”趙之珩強調說。
- PC官方版
- 安卓官方手機版
- IOS官方手機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