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節機械效率這節課明確有用功、額外功、總功的概念,能結合實際實例認識什么是有用功、額外功和總功,東坡小編分享初二物理機械效率課件,了解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和意義。
初二物理機械效率課件內容節選
直接提升物體做功,與使用機械提升物體做功相同嗎?
實驗2、保持鉤碼重力一定,改變動滑輪重。
12.3機械效率教學反思
機械效率是九年級物理一節很重要的內容,它除了這里的機械效率,還在后面的能量轉化中也有效率的計算,而且中考中每年總有一題是效率的計算,因此這節是力學重點之一,對此我采用了情景引入進行教學,讓學生從自身的體會中感受效率對做事的影響,同時注意效率的高低與功率的高低不是一回事,本節課采用了如下的教學:
(一)創建情景引入
本節課由教師演示實驗中直接用手拉和用斜面所做的功,引導學生分析計算兩次做功的不同,從而引出有用功、額外功、總功的概念。
通過簡單的實驗,創建直觀的情境,讓學生從簡單內容入手,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。
(二)過度自然
在學習了有用功、額外功、總功的概念后,自然的過度到對現實案例中的有用功、額外功、總功的分析,分析完后,有對三種搬砂方案中的額外功進行比較,對三種方案的優劣進行比較,自然的過渡到機械效率這個知識點.
這樣設計體現了物理概念教學的有效性,通過計算讓學生經歷了物理概念的形成過程,獲得更深刻的感性認識,同時也突出了本節課的另一個重點,斜面的機械效率與什么有關,為后的教學打下了伏筆。
(三)有效突破難點
1、突破對三種功的理解,我安排了對幾種功進行分析的練習:
討論:用水桶從井中提水的時候,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,哪部分是額外功?如果桶掉到井里,從井里撈桶的時候,撈上的桶里帶了一些水,這種情況下哪部分是有用功,哪部分是額外功?
通過討論,學生鞏固了什么是有用功、什么是額外功、什么是總功的理解,學會了區別他們。
2、對機械效率的突破
安排了例題和練習題熟悉和鞏固機械效率的公式和使用,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計算,也在一次熟練機械效率的計算。也為后面的影響機械效率大小的因素做好了鋪墊。
3、對影響滑輪機械效率的因素的突破
這是本節課的另一個重要環節。引導學生對例題的計算結果進行分析,教師我提出一個問題,上題使用同一滑輪組時,提升不同的物體時,機械效率一樣嗎?讓學生經歷“提問—猜想—實驗—歸納—交流”的學習過程。最后得出物重能影響機械效率,然后進一步讓學生分析,我們使用滑輪組時,還對哪些物體做一些額外功呢?學生很快想到了動滑輪和繩子和摩擦,最后得出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了。
- PC官方版
- 安卓官方手機版
- IOS官方手機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