睿智鄭州app是為鄭州朋友打造的一款社交軟件,這里匯集了眾多的本地朋友,一起分享鄭州有趣的生活趣事,發現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睿智鄭州,鄭州人的分享交流社區。如果您是睿智鄭州人兒,在這里您可以融入睿智智慧的的鄭州圈,參與精彩的話題討論,查看眾多鄭州朋友的有趣分享。如果您是商家朋友,我們也提供了多種服務和合作方式,幫助您更好地發現和服務客戶。在睿智鄭州,讓生活更美好。
1、實時更新:社區用戶發布的帖子,可以及時查看,并參與討論。
2、分類論壇:軟件設置了多個交流版塊,可以根據興趣分類查看。
3、文章分享:支持長文章編輯,您可以寫文章,分享自己在鄭州有趣故事。
4、好友交流:遇見友好的朋友,可以關注加好友。
市花
月季,直立灌木,高1-2米;小枝粗壯,圓柱形,近無毛,有短粗的鉤狀皮刺或無劉。花幾朵集生,稀單生,直徑4-5厘米;花瓣重瓣至半重瓣,紅色、粉紅色至白色,倒卵形,花期4-9月,果期6-11月。1983年3月21日,在鄭州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,月季花被確定為鄭州市的市花。
市樹
法桐,又稱三球懸鈴木,落葉大喬木,高達30米,樹皮薄片狀脫落;嫩枝被黃褐色絨毛,老枝禿凈,干后紅褐色,有細小皮孔。2007年12月14日,經鄭州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32次會議審議,決定以法桐作為鄭州市市樹。
方言
鄭州方言屬于中原官話鄭開片,是居住在市區的大多數人中通行的地方話。鄭州市區方言內部略有差異,大致可分為新老兩派。老派分尖團,口語中兒化音、u化音較多,新派不分尖團,兒化音向北京音靠攏,u化音明顯減少。老派主要分布在管城區,即原城關所在地,新派主要分布在金水、中原、二七等區。
戲曲
鄭州地區的戲劇劇種以豫劇、曲劇、越調影響較大,其中豫劇與京劇、評劇、越劇并稱為中國四大劇種。鄭州的戲曲氛圍濃厚,早在20世紀初,鄭州火車站附近的老墳崗匯聚了墜子、相聲、評書、戲法、戲曲和拉洋片的藝人,后來,鄭州市內各大公園和文化宮成為戲曲愛好者活動的主要場所。
非遺
截至2016年10月,鄭州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,傳承人4人;省級非遺59項,傳承人26人;市級非遺185項,傳承人149人。已公布五批市級項目,三批市級傳承人。其中,少林功夫、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、超化吹歌、鞏義小相獅舞為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。
飲食
鄭州人的主食以面食為主,面食中又以白面(即小麥面)食品為主,粗糧面只作為營養搭配和調劑口味,需求量較小。常見的面做食品有饃(饅頭)、菜饃(又叫菜蟒或菜龍)、油卷、包子、烙模、油餅、菜盒、燒餅、油條、炸菜角等等。鄭州人特別喜歡吃面條,面條的種類很多,有湯面條、撈面條、炸醬面條、鹵面條、炒面條、牛羊肉燴面條等等。鄭州人的副食即佐餐菜肴主要有五大類:肉菜類、青菜類、食用菌類和豆制品及蛋類。
鄭州月季花會
鄭州月季花會是一個以月季為主題的節會。1984年5月1日,鄭州市人民政府在碧沙崗公園舉辦了首屆鄭州月季花會。1995年到2004年鄭州月季花會中斷十年,自2007年起恢復舉辦,舉辦期間滿城皆花。
黃帝故里拜祖大典
每年農歷三月初三,新鄭市舉行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來祭拜黃帝。在春秋戰國時期的《竹書紀年》和漢代的《史記》等歷史典籍中有三月三登新鄭具茨山(俗稱“始祖山”)朝拜黃帝的記載。2008年6月7日,新鄭黃帝拜祖祭典被中國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
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是一項集武術、旅游、文化交流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節會,始辦于1991年,鄭州市每年9月1-5日舉辦國際少林武術節,鄭州和登封是武術節的主要場所。武術節期間,將舉辦迎賓儀式、大型文體表演、少林武術精英擂臺賽、文藝演出、旅游觀光等活動。
鄭州城隍廟會
鄭州城隍廟會為鄭州地區古廟會。廟會期間,地方組織演戲、玩社火等以娛城隍神靈。四方百姓紛紛臣愿許愿、祈福祈壽、進香擺供。從會頭到會尾,城內幾條街上總是很熱鬧。
網友評論